中华巩氏文化研究总会网站

致敬抗疫英雄——巩守平

 二维码 579

f5c30db01411faa7ec74fa8ed6a7836.jpg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昨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作为西岩村巩氏后裔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这也是我们整个西岩村巩氏家族的荣誉。

39241e275c49fcd1ac4fbf930863577.jpg2b1f0c78094f06275543b4d8a74b664.jpgb0edc6727ff589aeebe77e83d19add6.jpgc11ea9f9aca63f05e6c7ac0e32ea567.jpg


        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的办公室,墙上“医者仁心”四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笔走龙蛇、苍劲有力,似乎在诉说着他30多年来的医者生涯。

微信图片_202008011512242.jpg

    少年立初心

    “为什么要当医生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巩守平呡了一口茶,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我出生于户县(现为鄠邑区)的一个中医世家,祖上是开医馆的--明心堂。祖父、伯父都是中医,小时候常去药铺诊所里玩,耳濡目染了一些治病救人的过程,也目睹了不少人看不起病的无奈,因为祖父天生一副好心肠,对贫穷的乡邻先看病,再赊药,最后由于赊账太多又不忍心讨要而关门停业,这给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从医的种子。我2岁多时母亲因病去世,后又家道中落,祖母多病,父亲忙于挣工分,便与祖母相依为命。为给祖母看病,求请医生的任务便落在只有七八岁大的我身上,经常请不来医生,只能守在祖母床前默默流泪。”幼年失恃、家道中落,让巩守平又平添了太多对社会现实的感受,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发誓要做一个对病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的医者。

微信图片_202008011512241.jpg

    1987年,巩守平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有的志愿都是清一色的医学专业,后来他也如愿以偿地被西安医科大学(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录取,正式走上了从医之路。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他留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作至今。

    大爱铸医魂

    成为一名医生后,巩守平未敢片刻忘却自己的初心。在医院急诊科工作期间,巩守平碰到了一位来自农村的病人,得了严重的肠梗阻,但因为无力负担医药费,用了几天西药治疗后就准备放弃。才工作不久经济也不宽裕的巩守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百般无奈只得向从医多年的伯父请教。伯父教给他一个当时几元钱1服的家传中医药方,只吃了3服药,这个病人就神奇地康复了。这件事情给巩守平很大的触动,让他明白了当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将病人的安危真正地放在心上。“只要一个医生真的想治好患者的病,就一定会想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去救治,即使最终也治不好,至少可以问心无愧。”

    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巩守平不知把多少被判“死刑”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巩守平刚工作不久,主管了一个脊髓空洞症(延髓颈髓)患者,只有头、手、眼、嘴能动,四肢瘫痪、失语,不能正常进餐。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设备非常有限,脊髓手术没办法像现在这样精准定位,需靠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手术中需要患者配合以确定部位。但患者在术中无法说话且头部固定的情况下,只能用手指和眼睛进行交流。对此,巩守平按照上级医师的要求,自己编制了一套手眼交流方法,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一周的专门训练,只通过眨眼和伸手指头就能进行有效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手术很成功,患者最后也完全康复,至今还与巩守平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

    这个病例让巩守平深刻理解了他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医生治病救人,犹如井中捞人,多用一分劲人可能就救上来,略微一松劲人可能就掉下去了。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巩守平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除了初心、仁爱、信念外,还得有健壮的身体、精湛的医术和很好的团队。没有好身体就没办法完成长时间、巨大体力消耗的手术;没有精湛的医术,不能站在医疗技术的前沿,就没办法去替患者解除病痛;没有好的团队,一个人是没办法完成复杂的医疗工作的。所以,一名好医生必须是德艺双馨,才能托付起生命之重。

    临危担重任

微信图片_20200909115651.jpg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为交大二院医疗队授旗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必将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国家卫健委急调委属委管医院组建救援队驰援。在这种国家危难、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救援的专家,巩守平没有丝毫迟疑,第一时间决定带队驰援武汉。

微信图片_20200801151224.jpg


    大年三十晚上,巩守平和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着全国确诊人数不断增长,确实让他着急,他就和爱人和姑娘说,这个数字,我在家坐不住,我得去。2月8日,跟妻子和女儿说明情况后,巩守平的爱人也是一名儿科医生,女儿目前正在北大医学部攻读博士研究生,一家四代都是医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杏林世家。巩守平作为队长,带领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疗队出发了。在急驰武汉的飞机上,大家还没有从告别亲友的情绪中缓过来,气氛显得有些沉重和悲壮。为鼓舞士气,巩守平语重心长地劝慰大家“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也是一份无比高尚的荣耀。为国而战,我们义无反顾!”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不过,巩守平坦言,“在当时一切不明、生死末知的情况下,我们俨然就是赶赴战场的战士,每个人心里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作为队长,我的压力更大,能否把大家安全地带回去我当时也没底。到武汉后,爱人发来短信告诉我把医保卡悄悄地装上了,万一有什么情况也便于应对。”说到这里,他的眼中也泛起了不易察觉的泪光。

微信图片_202008011512244.jpg微信图片_202008011512246.jpg

巩固的巩,守护的守,平安的平。守护一方平安。

    2月8日晚上,医疗队到达武汉住所,巩守平连夜与其他负责人制定了诊治、值班、轮班、感控、后勤保障、外出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分层分组迅速搭建起队伍架构,保证医疗队能规范、高效、安全地开展救治工作。29日晚上,经过短暂而严格的培训,医疗队就全面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C10层西病区,其中45人属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晚11时,医疗队接到救治任务,第一组8位队员进驻病区,投入紧张的战斗中去。

   生死谱大义

    初到武汉,危重症患者病亡率还是相对较高,气管插管成为改善通气的不二选择。尤其是一些高龄患者,基础性疾病多,抢救中必然面临气管插管问题。但是气管插管需要开放气道,患者呛咳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病毒感染风险,这个风险是实实在在的。有人很理性地评估着风险:高龄患者年事已高,病情严重,即使进行插管治疗可能也很难挽回性命,建议放弃插管。但与此同时,有人却说“如果我们不去尝试插管,那么就等于直接放弃了患者生存的希望,事后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悔恨和自责。党和国家派我们来,就是要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年龄再大、病情再危重的患者,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绝不放弃,竭尽全力去抢救他们的生命,即使最终还是未能挽救回来,我们也可以无愧于心。如果不去插管,我们为什么还要来武汉?”此言一出,大家再无异议。

    2月17日晚,医疗队接管病区不到10天,一位85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处于躁动谵妄状态,完全不能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吸氧。生命危在旦夕,巩守平毫不犹豫地决定给予气管插管治疗。随后,由医疗队领导组成的治疗团队立即进到病房,吕建瑞主任全程“C”位操作气管插管,巩守平全面评估并辅助气管插管,王岗副主任调节呼吸机参数,几名护士在旁协助。插管时他们给护士们说:“你们离远一点,我来!当心有气溶胶。”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大家克服时间紧张、条件不佳、患者配合差、病情危重等多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医疗队的首例气管插管治疗,让患者病情转危为安。

微信图片_20200909105024.jpg

    2月26日,病区收治了一位73岁的特殊新冠患者,老人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大量),脑疝形成,命悬一线。巩守平阅片后当即决定:“立即准备手术,我主刀!”作为疫情期间第一例颅脑手术,并没有之前的案例可以借鉴,隔离区内手术难度系数大,暴露程度高,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大,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加倍了,巩守平带领党员立即进入手术室,“我不去我不放心,来了就好好干,作为一个党员肯定要冲在前面”。仅用了45分钟,团队为该患者在全麻下顺利实施了医疗队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颅脑手术。这名患者苏醒后见到巩守平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自己的手术情况,而是“你的身体还好吧?”这让巩守平语塞了许久,他感到多日来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被这一瞬间的温暖和关切融化了。

    据悉,在武汉病区53天的战斗中,巩守平带领全体队员在日常诊治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用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发布了《新冠肺炎气管插管实操方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的八字原则》《应用托珠单抗、大剂量丙球、联合CRRT三联疗法治疗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复发CRS》《两群双轨分层四段全方位医学人文关怀方案》《中医外敷贴方治疗新冠肺炎方案》等多个“硬核”方案,让其他同行共享经验、少走弯路,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救治了大量患者。

 046372160338313330545543688.jpg

抗疫云讲堂

4月15日北京时间14:00,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巩守平教授在休整地通过腾讯会议在线直播,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回答了如何寻找积极救治患者和个人科学防护之间的平衡点等一系列问题。隔离不隔情,休整不休心。图片中能清晰的看到巩守平与日俱增的白发,自己居高不下的血压,累得好几次摔倒……巩守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艰辛付出践行着医者仁心、党元初心、战疫决心和必胜信心!

    西迁新传人

    谈及这次武汉抗疫的经历,巩守平坦言有许多感受让他终生难忘。一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调动各党员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二是全民总动员,众志成城,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共同铸就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三是在这场严峻复杂的疫情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扛起了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真正体现了战斗堡垒作用。四是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世界范围内疫情却越来越严重,这让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深刻感到生在中国是多么幸福和自豪的事情,更加清醒地理解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五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业务工作密切结合,才能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行动高效。六是在高频率、超负荷的疫情阻击战中,要有科学的防控、规范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七是在具体的抗疫过程中,要保证每件事情都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战斗力。八是要善于激发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要拉开领导与队员之间的距离。九是要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服务好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战无不胜。十是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公益组织的作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让正能量的东西在全社会广泛传递,这个世界才会充满阳光。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庚子春节,在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的危急关头,西安交大二附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听党指挥,背上行囊就出发,他们无私奉献、众志成城,为抗疫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西安交大人的抗疫战斗是西迁精神的新传承,也是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最生动的诠释和表达。

268e80b8da9d6acb0288a8801288215.jpg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巩守平表示,承继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交大人的时代遵循和精神图谱,他将以此次抗疫和表彰为新的起点,继续践行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做西迁新传人,谱写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新篇章。




        巩守平宗亲是我们盩鄠西岩村巩安后人的骄傲,是我们整个巩氏家族的骄傲。作为一线医护人员,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心,“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越要冲锋在前”,这就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我们西岩村巩安后人要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所有的逆行者在疫情肆虐之时,不惧生死,勇敢奔向抗疫前沿,感谢你们的家人、亲友给予的倾情支持。我们为有你这样的宗亲而感到无比较傲和自豪!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最美坚守者致敬!

ef39911457600ce37870f2ed3c4b2f3.jpg


文章分类: 九州家事
分享到: